緣聖宗師:如何進入到佛法的世界

曾經有弟子問我,證道跟成佛有何不同?證法身有何不同?它的意義不同在那裡?我想這一點可能有的人弄不清楚,我們利用這個時機來跟大家講清楚學佛真正的意義,修行最好的方式,不是你講多,而是在於「精」,一句話悟進去了以後,你就可以圓證了,如果你講很多,三藏十二部即使講完了,但是你對於理論聽不清楚、悟不進去,學佛的目的都弄不清楚了,你等於一輩子就浪費時間,白白的學佛。

 

現在佛教界,因為科技的發達,藉助電視弘法,科技這種弘法很快,跟以前古代的弘法不一樣,以前的人求道呢?必須要入深山去求師、求善知識,但是現在的善知識就在電視上面、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,也可以聞到佛法,可見現在的科技發展到這種程度,也幫助眾生了解佛法,真正修行的意義在哪裡,但是真的修進去了以後,修行有問題了,就必須當面請教老師的問問題,而不是在大眾面前講一些心法,自古以來的心法是單獨的傳,祖師以前也講過,佛乘宗的法不能超傳,是一對一的傳授這個佛法,不是說能夠當眾就講一些很高的心法,這是沒有辦法的,我只要講一個鐘頭,你撿到一句話,你一句話你悟進去,你就可以證了,如果你講了二個鐘頭的話,講經說法講了二個鐘頭,但是你二個鐘頭一句話也聽不進去,也等於白講,也等於白聽了一樣,所以我們佛法在於求精,不在求多,大家要有這個觀念,我們今天來講一個,我們如何進入到一個佛法的世界裡面。

 

佛乘宗為什麼要創宗?在這個現代人最忙碌的階段裡面,科技最忙碌的階段裡面,創這個宗派是因為方便大家修行,而佛乘宗創宗的因緣又是全部在居士身上,我們很多弟子都是居士,所以祖師傳這個法的時候,曾經講過佛法要生活化,要落實在生活裡面修行,而不是入深山裡面修行,是在現在的科技裡面修行,在忙碌裡面修行,忙碌裡面去悟心法,如果我們今天全部的人都到深山裡面修行,大家有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修,如果沒有法的話,有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修行,這個不一定,因為你心的起伏不一定,心雖然是離開紅塵到深山裡面,但是你牽掛的還是在紅塵裡面的事情。

 

所以 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末法時期,法在白衣的身上,白衣的意思就是在家居士,在家居士修行的一個法,那出家跟在家有什麼不同,出家只不過是把一個頭剃掉,能夠真正放下心來修行的,但是在這末法時期裡面,很多人到寺廟裡面心不安,心有所罣礙,不知道從何修法起,所以起心動念都是在貪嗔痴裡面,那我們今天在家居士能夠修出來,在這紅塵裡面修出來那是最高的智慧,所以我很希望大家看維摩詰經,文殊菩薩是 諸佛之師,祂的智慧是最高的,諸佛之師,那祂為什麼稱為 諸佛之師,因為祂的智慧很高,但是呢,當 釋迦牟尼佛派祂去拜訪維摩詰居士時,祂不敢去了,因為祂曾經跟維摩詰居士辯論過,結果輸給維摩詰居士,可見這個法是在落實生活當中修的,生活當中修的,而不是出家的與不出家的問題。

 

那在家居士可不可以證道?證得更快,只要你有法的話,一定證得更快,我們修行就像小孩子念書一樣,念書呢,一定要一層一層的上去,那也一層一層的考試,所以各位你修行了以後,你會覺得很多的考驗,那其他的道場在傳統的佛教中,為什麼不會碰到像佛乘宗有些考驗的存在,考驗在那裡,因為佛乘宗要的是你真的拿出心來修行,用心去悟佛法,那當我們在生活當中悟佛法的時候,有一些事情會跟我們的內心起了衝突,起了衝突,所以祖師才叫我們用十相應心品裡面去悟,十相應心品裡面去落實在生活裡面修行,我們修行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落實在生活裡面,持著對所有的眾生一個慈悲心一個平等心,你對所有眾生會起了平等心,但是我們在生活上當中,尤其各位都是在社會人士,生活當中、同事之間多少都有些意見不合的地方,那意見不合怎麼辦?產生衝突,祖師教你用十相應心品去悟,十相應心品去跟眾生接觸,圓融眾生這個摩擦的地方,那你應用十相應心品了以後,你的心就開了,代表你的菩薩的心量也就開了,菩薩不是在出世間修的,而是在世間上修的,落實在生活當中修行,那才是真正的佛法,佛法是落實在生活裡面,那我們如何來落實在生活裡面。

 

譬如說大家都有家庭有事業,家庭裡,大家會碰到的問題,一個健康問題,再來是孩子不乖的問題,孩子叛逆的問題;而事業的問題、同事的問題,種種的問題困擾著我們,那這些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,我們如何去處理,一個修行的人在生活當中碰到這些逆境的時候,我們如何去解決我們的問題,這就是我們的智慧,我們要應用十相應心品來解套我們的問題,因為我們所碰到是眾生而不是修行的人,如果一樣修行的人就融入放下了,不起罣礙,但是心裡還是有所罣礙,那心裡有所罣礙的話,不是一個修行的人有的,一個修行的人對凡事,他一定都看開來,如果你今天要證道要成佛你就必須要放下,不要說證道成佛,你要過的快樂你也要放下,無所罣礙,不要因為眾生一句話就把你的心、平靜的心產生煩惱的心。

 

我們很容易被我們周遭的環境所困擾,為什麼被困擾?因為我們被人家催動的心,所以佛教裡面有講一句話「八風吹不動」,喜怒哀樂,周遭的環境其實都是在考驗我們的智慧,世間法的智慧跟出世法的智慧,其實世間的智慧就是出世的智慧,出世法的智慧也就是世間的智慧,那你這個智慧如何打開來?如何圓融?做人要圓融你才會過的快樂,所以 祖師叫我們念九字禪,這個九字禪的意義呢,非常的深也非常的淺,所謂淺你會念得很快樂,深就是你從內心要起法喜的心、歡喜的心,你才是得到一個法,這個法是你生活的法而不是出世法的法,那這出世法的法在哪裡?在於有弟子曾問我的,證道跟證法身有什麼不同?證道是因為你悟了世間的東西,對世間的東西不執著,不起分別心,不起執著心,不起罣礙心,那對事情就完全開悟了一半,你就等於悟了生命的層次,我們人為什麼有種種的煩惱?為什麼有種種罣礙?因為我們罣礙是放不下,分別心、執著心、我執心,這種種種的心出現了以後,你的無明煩惱就來了,無明煩惱來了,你就沒辮法悟道,悟道就是開悟的意思,但是以禪宗來講悟,證悟了就是你已經證悟的道理,悟的道理、懂的道理你就悟到,但是證法身就不一樣,證法身你證了你的法身,你的法身已經出來可以應用的,可以度化眾生的,那就是證法身,但是自古以來有多少人、大德敢講已經證法身了,沒有多少人敢講,因為這個如果沒有證悟進去的話,這個不敢講,自己如果沒有證悟進去的話法身怎麼出來,怎麼應用法身去度化眾生,這個不敢講。

 

所以祖師很慈悲,在這末法時期裡面來弘下這個法,要眾生證悟進去了,還要證法身,證法身進去了以後,還要成佛、還要成菩薩,一個階層一個階層的上來,那困不困難?不困難,剛開始起修的時候,就是不執著、不起分別心,放下我、自我的執著,你就可以證悟到位,證悟到一個理悟通了以後,再來就是事修了,就可以證法身,證法身了以後就可以證菩薩,證菩薩完了以後就可以成佛,那證道成佛跟生活有沒有關係,是息息相關的,證道成佛跟生活完全是融入的,沒有離開過沒有分別過,所以我們證道是這樣證進去的,所以一個學佛的人他平時的心是一個平靜的,他的心是平靜的,不起煩惱的心,不容易起煩惱的心,不容易起分別的心,自古以來有一句話「相由心而轉」,那這個心,我們修到那種程度,我們可以看,顯示在臉相上面,一個人修的好不好,可以在臉相上面,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修的層次,他的心量到什麼程度。今天早上我在吃早餐的時候,我就看電視,看電視弘法有三台還是四台,我就每一台去看,那一台法師大概在講什麼,大概看了一下我就知道眾生所學的是什麼,如果我們佛乘宗如何跟一般傳統佛教比較突出的地方哪裡,顯示在哪個位置上面,我們要去了解我們佛乘宗所修的法是什麼,以及傳統佛教所講的是什麼東西,我們不能不了解佛乘宗的特色在那裡。因為我平常比較少看電視,偶爾看一下,發現一個問題,我發現從我們弟子的身上我看到一個事情,弟子只要用功修一點,那個臉相就會很柔和,非常慈悲很可愛,我不是因為大家是我的弟子才這麼講。

 

我曾經跟弟子說過:「你要富貴,只有在佛法上才有辦法富貴」,弟子聽了問說:「富貴,怎麼有可能在佛法上富貴?」我跟弟子說:「證道成佛了以後,你就富貴雙全,以一般凡俗的觀念,富貴就是很有錢,然後很貴氣,但是在佛法裡面的富貴就是你已經證道了,你擁有整個法界,你已經了脫了,你證道了以後,法界就是你,你就是法界,你要什麼有什麼。」再來我跟弟子講:「如果這一生不證道不成佛,下一輩子再來輪迴會很辛苦,你前一輩子是修密宗的,再前一輩子你修了三次密宗,以後再修淨土宗你都沒修出來,你今生再來更要好好的修。」他問我說,宗師,證道是什麼?那能夠幫助眾生是什麼?我說你這一生你如果證道了你可以幫助無量的眾生,你如果你世間法很有錢的話,你只有幫助幾個人一樣,就像一些慈善團體可以幫助眾生的貧窮,但是幫助不了眾生內心的貧窮,在這末法時期裡面,眾生都是內心貧窮、外在富有,大家手頭很有錢。我跟這個弟子說這一生如果不好好修,你下輩子來會很辛苦,你的下一輩子我不一定會來,不一定會碰到我,既然你是我的弟子,你就必須聽我的,那你就利用三個月時間精進修行,我要從你身上看到年紀輕輕就可以證道的人。以前祖師曾經講過一句話,他說佛乘宗的功課三個月就可以讓你證法身,那以我個人來講,我在佛堂拼了三個月,我真的證了法身,再來我要從弟子身上,看到年紀輕輕就可以證出來,幾天後,我在他身上,我看到了佛光,看到了歡喜,我看他整路在車上很高興、笑瞇瞇的,本來這弟子就笑瞇瞇的,但是這笑瞇瞇的不是臉的笑瞇瞇而是內心起的歡喜心,很快樂的歡喜心。

 

從佛乘宗的法來看,佛乘宗的法是一個很殊勝的,不管你什麼樣的根器來修,你到淨土去絕對沒有問題。有次我跟弟子們去參加公祭的老太太算是很有福報,我們去覺得磁場還好,但是發現她還沒有到淨土去,所以當這個教授師們他們在念拜懺文的時候我就作一個法,就這麼一度就上去了,就整個佛光照著她這個靈堂,整個發亮,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,如果以佛法來講我碰到過很多人,這個傳統來講,誦經誦了三天三夜,曾經有人跟我講說,他的親戚走了以後,一個很大的團體來誦經誦了三天三夜,結果我們去到會場時,他的親戚還是沒有走,還是在那裡,到後來還是藉著佛乘宗的法才能超度走,幾次下來可以見到說佛乘宗的法只要你肯修,一定讓你走出來,所以走出來就是你可以了脫你的生命,我們學佛的目的在哪裡?就是了脫你的生命,了解你的生命將來要去哪裡,很多人學佛學了老半天不知道學佛將來要去哪裡,有的人說要到西方極樂淨土,你有把握去西方極樂淨土嗎?我記得我以前念佛學院的時候,李炳南老居士是一個修得非常好的大德,他講一句話,後來我在淨空法師講經的時候我也有聽到這一句話,他說一百個人念佛能夠有十個人到淨土去已經很不簡單了,念阿彌陀佛能夠十個人到淨土很不簡單了,那念大自在王佛跟念阿彌陀佛有什麼不同?各位要了解一點,學佛的目的是要讓你了解唯心淨土,你只有唯心淨土、唯心念佛,你才能夠往生淨土,如果你一直念佛號,你的心不清淨,你的心有所罣礙的話,你還是沒有辦法到淨土去,你沒有辦法達到唯心淨土,那我們念這個九字禪的用意在哪裡?九字禪就是要培訓你唯心極樂淨土,你的心要清淨,如果你今天的心有所罣礙,你念不了九字禪大自在王佛,你的心不自在、心有所罣礙,你心有起分別心,沒有辦法進入到大自在,你有所執著、你執著在你自己裡面,你對大自在王佛沒有辦法融入,沒有辦法大,你的心量沒有辦法大,你就沒有辦法清淨,心沒有辦法清淨,何來的西方極樂淨土?何來的唯心淨土?沒有辦法清淨,心有所罣礙、罣礙在那裡,你的地獄就在那裡,你的輪迴就在那裡,所以佛教講的一句話,你心持在哪個位置你就到哪一道去,其實下地獄到那一道去,因為你的心執著在那裡,你的地獄就在那裡。所以佛教稱唯心淨土,唯心極樂世界,曾經有弟子問我、我們講的大自在淨土跟西方極樂淨土有什麼不同?大自在淨土是唯心淨土,再來就是你跟哪一尊 菩薩有所感應,你跟祂特殊的緣,你就會到祂的淨土去,那祂的淨土在那裡呢?諸佛菩薩的淨土,佛佛平等,每一個 佛菩薩的淨土都是在自性裡面的淨土,所以我們今天證道有沒有困難,當你知道唯心淨土,你了解唯心是佛法的時候,你就可以進入到佛法裡面,進入到本性裡面。

 

那佛法又是在生活裡面修,所以各位是在家居士,但是大家平時都是在修行,我看我們的弟子當中,相都非常好,都很清淨,要證道呢?有希望,只差臨門一腳,那臨門一腳需要什麼呢?需要下功夫,一定要精進,修行沒有精進絕對證不了,也沒辦法進入,而且要一門深入,一門深入就是說你今天念九字禪跟拜懺、打坐,你這樣修就可以了,打坐、念佛、拜懺有沒有差別?沒有差別,因為你就在這個禪坐當中,禪定當中去悟九字禪、去悟這個拜懺文,那這個九字禪,其實九字禪就可以讓你證得很高,甚至成佛的方法就在九字禪裡面,你每一個字、每一個字去悟,每一個字的意義不同,這個「大」它就十大一如,「自在」你看看你的心有沒有自在,有沒有放下,從這方面去開始起悟起,開始起修,修行一定理要先悟通,事修才有辦法進入,那如何事修,就是不斷的參悟,理一定要參悟通了,悟通了,你的自性就進去,你的自性進去,就開,整個就開了,修行不困難,只在於你是否願意發出這個「菩提心」來,發出菩提心來,最重要的點要證道,要信、願、行同時進入,信心不夠,你很難證,你對自己沒信心,對 大自在王佛沒信心,曾經有弟子問我說,為什麼我們獨獨要念 大自在王佛?為什麼不要念 阿彌陀佛?為什麼不念 觀世音菩薩,有什麼不同?這個差別很大,念 阿彌陀佛、念 觀世音菩薩、念六字大明咒那個是外求的,念九字禪的意義是要你自求,自求內證,你才能夠修入到唯心淨土,如果你今天心沒有放下,你的心沒有了解九字禪的意義的話,那你要進入三藏十二部,甚至於你要證道成佛都有困難,可見這個九字禪的意義多麼廣大。

 

您可能有興趣閱讀


 

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...